二十大专栏
-
《求是》杂志署名文章: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发布日期: 2016-03-16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时代制高点,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举旗亮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江南乡纪检干部在该乡南塘村向村民曾玉赛(中)核实种粮补贴发放情况。
近期,福建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农忙时节。福州市纪委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春耕生产工作,在基层查访中重点了解农资 、种粮等补贴的发放情况,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让百姓切实享受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肩负历史新使命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国家才能繁荣稳定 ,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同时也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跳出“历史周期率”等重大问题。
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 ,必须管好党、治好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能加强 ,不能动摇。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首先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自觉向党中央看齐 ,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 ,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讲政治、顾大局 ,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各方面。同时 ,要完善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 ,统筹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 ,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的本领有“不适应”的一面 ,存在着“本领恐慌”现象 ,迫切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现在 ,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 ,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 ,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 ,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 ,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 ,更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 ,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基础在全面 ,要害在严 ,关键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 ,面向全体党员和党组织 ,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就是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改进作风;就是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就是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就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 ,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 ,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就是加强党性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就是创新管理制度 ,强化党内监督 ,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谱写事业新篇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今天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 ,我们的责任 ,就是要继续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 ,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以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弘扬中国精神 ,还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激活其生命力 ,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这一战略布局 ,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 ,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 ,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共同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不动摇 ,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不放松 ,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些新发展理念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和红绿灯。要使之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 ,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 ,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应对国际新变化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主动谋划 ,积极进取 ,努力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格局 ,中国正在加快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不是权宜之计 ,更不是外交辞令 ,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 ,是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的有机统一。这条道路 ,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帝国主义发展老路。我们希望和平 ,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 ,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积极运筹大国关系 ,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 ,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把我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推进多边外交 ,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 ,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加强务实合作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坚持正确义利观 ,做好对外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 ,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是大势所趋。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就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各国的事情各国人民自己决定 ,世界上的事情要世界各国人民商量决定;就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法治化 ,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就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合理化 ,体现 各方关切和诉求 ,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随着中国实力上升 ,我们将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 ,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理念 ,开辟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 ,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从而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这一理念 ,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同各国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 ,契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 ,为维护和完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开辟了美好愿景 ,注入了强劲动力。
把握发展新趋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从方法论上取决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取决于我们对观大势、谋大事的战略思维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体现了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宏阔深邃的战略思维,特别是恢宏的战略判断力 、高超的战略谋划力和坚强的战略定力。
恢宏的战略判断力。战略判断力具有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把握发展趋势,从世界格局演进中把握中国方位,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面临形势 ,作出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判断。比如 ,对于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指出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但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不变中有变 、变中有不变 ,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比如 ,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 ,强调应该从历史和现实 、时间和空间的大视角来认识,新常态是具有内在必然性的客观状态,要因势而谋 、因势而动 、因势而进。比如,对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张要从国际与国内的联系对比中来把握,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实现由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跃升。这些战略判断对于引领改革、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高超的战略谋划力。“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世而制。”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洞察时代风云、把握前进方向 ,不仅确立了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 ,而且抓住、抓准、抓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提出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五大支柱性政策、补短板防风险来把握发展战略重点 ,以战略重点带动面上工作 ,推动事物发展不断从不平衡到平衡 ,等等。这些战略谋划 ,既有方向、目标 ,又有布局、举措 ,既有理念、思路 ,又有动力、保证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超的战略眼光和谋划能力。
坚强的战略定力。战略定力根植于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前景的高度自信,根植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在这条道路上 ,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谱写着“当惊世界殊”的华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犹如东方地平线上光芒四射的朝阳喷薄而出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我们仍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胜利!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 上一篇: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区市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奋力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下一篇:政府“放手”不“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