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科普知识

发布日期: 2023-03-30      来源: 网络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一致通过。它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重大问题以及在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
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部宪法。
   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的
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全国人大五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
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修正案确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
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等,这些重要修改使宪法
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三、宪法的效力
    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
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
的原则相抵触、相违背。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
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四、国家宪法日的设立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作出《关于设定国家宪法日的
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传递的是依宪治
国、依宪执政的理念,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
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推动形成尊宪、崇宪、学宪、信宪的社会环境。
五、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六、宪法作用
    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来源:网络


上一篇市社科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专题学习(扩大)会议
下一篇柳州市社科联召开常委会审议表决常委、主席相关人事调整事项总结部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