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声律的层次分析

发布日期: 2007-07-17          作者: 市楹联学会

 

  何谓声律?辞海释为:“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要求什么?要求的依据又是什么?这里均无说明。声律这个概念尽管经常在使用,然而作为一个术语,尚无明确的界定。这种情况,表明了声律研究的浅表性。为了推进对联声律的研究,有必要结合对联的实际,对声律作进一步的多层次的疏理。

  一、 声律的本质及其平仄变动的规律

  声律,就其本质而言,是指语言具有音乐美的音声律动。它要求语句读起来抑扬有序,节奏流畅,声情契合,和谐动听。这是声律最根本的含意。

  汉字是单音字,每个音又分平上去入四声。而当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时,具有音乐美的音声律动就表现为平仄有规律的变动。在这里,声律就是指具有音乐美的平仄变动规律。

  这种体现音乐美的平仄变动规律,从对联的实际出发,结合前人研究声律的有关资料,根据语言音乐性的审美要求,进行抽象和总结,对联声调美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三条。

  (一) 平仄排列呈交替的变化。因为没有变化就单调,而单调是缺乏音乐美的。这种声调上的变动性,主要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求异心理和求新心理的需要。

  (二) 平仄变动呈有序性、规律性。因为规律中必含重复,重复可以形成节奏和旋律。而节奏和旋律是构成声调美的重要因素。这里包含着变中的不变,是一种动态平衡,它反映了人们审美的连续性心理和平衡性心理的需要。

  (三) 平仄声调的变化与语义思绪情调、意趣心境的起伏变动相谐协,并为之绘声绘色,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而形成声情并茂的佳构。

  对联声律这三条规律的揭示,是对联声律内涵的新的理论概括,是调声规范赖以建立的真正基础。对联声律研究的深层目标就在于提示这些规律,从而为调声的原则和规范,提供审美的理论依据。

  二、 对联创作中的调声三原则

  认清对联声调音乐美呈现的三条规律,自觉地把它作为调声(编排平仄)的依据和遵循的原则,这样,对于规律的认识就转化为指导和规范行动的准则了。声律的三条规律就是调声的三个原则,这就进入规范性层面了。

  遵循调声三原则,根据不同的情景、意趣以及表达上需要,可以选择和构建不同的平仄格式,这就为创作中的“绘声绘色”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由于对联在字数、句数、句式、节奏等方面的极端多样性,决定了在调声原则指导下,必然能够构建出多种多样的平仄格式,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如以长联的句脚的平仄安排来说,就有一平一仄交替式(联间平仄相对。下同)、两平两仄交替式、多平一仄式、上联全仄式、以平为主夹插仄声式、多种平仄组合兼用的复合式等等。这些格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最佳适用条件、范围和局限性,故都只具有选择性,不具规范性。它们是丰富多彩的声调美的经验性概括。例如多平一仄式(朱式规则),每边五六句以下的对联用得比较多,六七句以上的对联一般就少用了。因为六七字以上的连平,显得单调呆板,一般地说,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这就是局限性。又如两平两仄交替式(马蹄韵),每边十几句以下的对联用得较多,十几句以上,特别是超过二十句的对联,一般就很少用了。因为如此长度的两平两仄的反复,同样显得单调、刻板、呆滞,一般地说也已不是最佳选择了。这样的长联容量大,内涵丰富,其思绪情感的起伏、表现上的纵横开阖、行文上的起承转合,变化繁多,套用固定的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式,自然难以与之形成美妙的契合关系而臻于佳境。面对这样的长联,马蹄韵不能不让位于以句子为单元、多种平仄组合兼用的复合式。

  三、 对联调声的规范和技巧

  上述各种具体的平仄格式,有其自身的规则。格式本身就是一种规则。不过这种具体的规则只具有选择性,处于技巧性层面,而非根本性的必须遵守的规则而处于规范性层面。在这里声律是指调声的规范性规则。选择是什么意思?选择意味着取舍和构建的双重维度,因此,平仄格式的选择性,必然形成平仄格式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艺术打磨和修饰,属于技巧而非规范了。

  那么对联的声律,其规范层次的调声规则又是什么呢,这可以从上述各种平仄格式中总结出来(从个性中抽象出共性)。概而言之,对联调声的规范性规则,即:出句随意变化,应句用心相对。这里须作点说明:“随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平仄编排的随便、任意,没有固定的格式,比较自由。二是指平仄的编排要服从联义的表达,主动寻求与联义情思意趣的契合。不能脱离与联义内容的统一而孤立地谈平仄格式优劣,这是对联调声与诗词填谱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基于对联文体的重要特点,表现了对联创作上的一种创新、历史性的拓展。“相对”,指上下联间平对仄、仄对平。“用心”意即不能疏忽,必须做到。这个调声规则所以成为对联的声律,因为它不仅为某些对联所遵循,而且为绝大多数讲究平仄的对联所恪守。

  这个从各种平仄格式中抽象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调声规范,符合调声三原则,但比三原则具体,更具操作性,便于掌握和运用。可见,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不可轻视的。

  四、 几点结语

  (一) 就本体性层面而言,声律就是指语言具有音乐美的音声律动,亦指语言具有音乐美的平仄变动规律。此规律可以概括为三条。

  (二) 就规范性层面而言,声律就是建立在声美平仄变动规律基础上的调声的原则和规范。

  对联调声的规范性规则就是:出句随意,应句必对。调声规则体现了调声原则,两者是一致的。不过规则比原则更具操作性。

  (三) 就技巧性层面而言,各种具体的平仄格式,乃语言音乐美的经验性归纳和分类;对于对联文体的声调而言,它们具有选择性,处于技巧层面,不具规范性。

  (四) 对联声律研究的目的和科学方法。如果把对联声律问题的研究,归结为寻找某一种用得较多的平仄格式,并认为此格式就是对联的声律。试问,这样的研究方法正确吗?这是把对联声律问题的研究过于简单化了。对联声律的研究当然要对各种平仄格式进行归纳分类,这只是基础性的工作。但不能到此为止,还须深入研究,厘清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最佳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从它们的个性中找出共性,揭示语言音乐美的平仄变动规律,遵循此规律,再确定调声的规范,从而使创作者真正获得调声的自由。这才是对联声律研究的目的和科学方法。
上一篇农药使用七禁忌
下一篇邓小平理论知识